佛弟子文库 > 随机推荐

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

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,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,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,...

佛号要如何念

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,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恳切!大家注意这四个字,非常重...

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

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,直到2005五一期间,才体会到佛陀的教诲真实不虚...

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

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,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。这个问题就是说,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...

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

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 阿弥陀佛,他就说:不好意思啦,念小声一点啦,让别人听到不...

这一刻急需的,下一刻也许成了累赘

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,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错,我们常常听到有游客感慨,这么漂亮的地方,东西又便宜,房价又低,...

【佛学漫画】修行还有职业病?

修行探索生命真相,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,它并不需要搞得多么奇特...

集体皈依的仙人

中印度有一个宗教首领名叫弥遮迦的,得五种神通,领导八千徒众,密传往劫阿私陀仙人的修行法门。在盛夏当午,仙人们...

不说最后一句话

有位高傲的富婆,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,一直抱怨这样不对,那样不好。侍者耐着性子直赔不是。 但这位富婆的气焰...

【推荐】一念孝心得救

去余家十余里,有瞽者姓卫。戊午除夕,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。各与以食物,自负以归,半...

倒霉时,勤剃头少懒睡

你们先看看古人编辑的历代名臣言行录,历代名臣奏议等书。道德方面,古老的有一本书叫...

一人与万人敌,在今人则不行

用功的人,谓一人与万人敌。这一句话,在古人最好,在今人则不行,何以呢?古人道心充...

金刚经感应录:降伏湖神的经师

晋朝时,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,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。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,名叫法...
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

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...

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

能够包容别人,别人就能包容我;能够帮助别人,别人就能帮助我,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。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,外有五欲...

知见影响你的心量

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,是离一切相,它是非真、非非真。非真就是虚妄...

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

一、真正做到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,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,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。 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...

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

人生际遇各有不同,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,那就是要坚守道德和节操。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,千百年来出现了很...

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

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,可以说是前所未有。无论是住的房子、吃的食物、用的交...

妄想本来是空的,清净本来是有的

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,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。诸位!你看有些人一醒来,他...

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--认知

起信之障,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。佛在很多经典说,这是一个极难信之法。那极难信之法...

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

问: 请问法师,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? 净界法师答:...

【大藏经】法华经安乐行义

法华经安乐行义 陈南岳思大禅师说 法华经者大乘顿觉。无师自悟疾成佛道。一切世间难信法门。凡是一切新学菩萨。欲...

食存五观

在佛门中,学道者吃饭时,要观想: 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: 面对供养,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,并思量粒米维艰...

「阿弥陀」具有哪些含义

阿弥陀是印度话,阿翻成中文叫做无;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,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种无量的...

乐善好施的长者

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,心地也很善良;他觉得与其只有自己享受庞大财产,不如帮助大家都衣食无缺,因此大开善门,对...

贼计状元才

有一位老婆婆,家境十分贫穷,仅有的财产就是一条毛毯。有一天,好不容易出现了阳光,老婆婆立刻将毛毯取出来晒;她...

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

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,来牵引自己的生命,很重要的。所以大家常念南无阿弥陀佛...

太子出城游历,照见世间老病死

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,名为悉达多。太子日渐成长,阿私陀仙人曾预...

【大藏经】善思童子经

善思童子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: 一时婆伽婆住毘耶离城,在菴婆罗波梨园内,与诸声闻、八千比丘...

我今念佛,必得见佛

现前一念心性,本与佛同体。佛已久悟,而我犹迷。佛虽已悟,亦无所增;我虽犹迷,亦无...

【推荐】【大藏经】早课(朝时课诵)

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(三称)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...

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,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

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,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、年逾花甲的...

圣严法师:最快乐的人

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,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。因此,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,不喜欢和尘世接触,...

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

烦恼它是有根本的。什么是根本呢?《楞严经》讲生灭心。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,这个地...

「大势至菩萨」名号的含义

大势至这个名字,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,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,有的称作无边炽盛...

【推荐】花钱还需要有智慧

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,那么,如何使用,却反映了他的智慧。 很多人可能觉得...

觉悟的三个层次

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,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,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...

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

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,提了一些问题,也谈了一些体会。总的来讲,在念佛那边...

【大藏经】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

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...

让业力沉淀,带业往生

你修行,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。就像佛陀说的,外道为什么修行不能得力呢?因为他根本找...

贫女一灯福报无尽

在《阿阇世王授决经》中,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,得佛授记的故事。 有一天,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。当时,阿阇世...

佛源老和尚二三事

佛源老和尚二三事(一) 这段时间,我协助冯先生编修《云门山志续编》,看见佛源老和尚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古禅...

玄奘法师传

第一卷 玄奘法师,俗姓陈,单名一个袆字,生于隋仁寿二年(公元602年),河南陈留...

最短的路,未必就最快

有一天,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,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,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到他能否升职,所以他绝不...

【推荐】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

学佛后,不要去讲碰运气,或者去算命。想算一算什么时候更好。这个心,都是偷心。尤其...

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

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:只要你信、愿、持名。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,...

「吾」和「身」完全不一样

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。(文昌帝君阴骘文)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要认知到这个...

三界虚伪,唯此真实

大哉二句,赞辞。大者当体得名,具遍常二义。以横满十方,竖极三际,更无有法可与为比...

调马喻

从前,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。起初,这匹马性情粗野,四处冲撞,无法调御。有人想...

学佛后为什么更倒霉了

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,或因贪欲瞋恚愚痴,是业必应地狱受报。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,现世轻受...

一口吸尽西江水

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,问:「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?」马祖说:「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,我就告诉你。」庞蕴立...

勿作「二宝」弟子

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。尤其在佛灭度之后,佛宝、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,...

一杯水的冷漠

有一天,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,她想为孩子买点喝的。不过,满店都是可乐...

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

己性不可任,当用逆法制之,其道在一忍字; 人性不可拂,当用顺法调之,其道在一恕字...

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

问: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?如何学佛? 宏海法师答: 说起特殊职业,我以前去沃尔玛超市的时候,那有个卖鳖...

【大藏经】金刚顶普贤瑜伽大教王经大乐不空金刚萨埵一切时方成就仪

金刚顶普贤瑜伽大教王经大乐不空金刚萨埵一切时方成就仪  稽首礼大密  从持金刚生  密言易成就  我说念诵仪...

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

复次善男子,汝承事一切善知识, 应发如大地心,荷负重任无疲倦故; 应发如金刚心,...

亲近贤人之要

昔日,佛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弘化,与侍者阿难在路行走。此时,佛看见远处调达正沿着同一...

你们专注的是钱

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,接受一位住在纽约的友人邀请,到纽约做客。 当纽约友人引领着印第安...

「清珠投于浊水」与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如何理解

问: 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。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,请问法师如何正...

临终的时候,拼的就是决心了

佛陀对我们面对五阴魔镜的一个很重要的开示。他说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 ,所有的魔王都...

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

出生的时候,我们一无所有,我们天真无邪,我们开心快乐。年复一年,随着我们拥有的东...

【推荐】做生意最精明的境界

有一位建筑商,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。那时的他,虽然颇具商业头脑,做事也成熟干...

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

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,行经居荷罗国,与众比丘在路旁树下稍作休息,适巧有一位年老...

【推荐】如何看待夏莲居的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

问: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?有无文字记载?许多大德都赞夏会本是善本,请问法师怎么...

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

大家要明白,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,所以要深信因果。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,无漏业...

宁搅千江水,莫动道人心

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,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,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,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...

四十八大愿——(第6愿)皆得天眼彻视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天眼,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正觉。 意谓:我成...

布施的四种障碍

布施的障碍,按照《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》所说,略有四种:一、未串习;二、匮乏;三、耽著;四、未见大果。 第一障...

吃肉杀生因果不虚

色身无常 世上没人愿意生病,人人都怕病,上至帝王,下至平民,但是现在各式各样的病...

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

佛陀宣说神咒以后,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,佛陀命文殊菩萨将咒往护,将邪咒破除,...

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

问: 师父晚上好,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,了脱生死,家庭事业朋友事事顺?问题2.佛弟子要说爱语,那么疑惑来了,爱...

【大藏经】阿那邠邸化七子经

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: 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阿那邠邸有七子,无...

【大藏经】大庄严法门经

大庄严法门经卷上(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,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)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...

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

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,已有一千多年,从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因朝普陀山进香,遭巨浪落海而...

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

我在云居山的时候,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。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,主管大家念...

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

凡是修念佛法门的,一定要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。念佛不能去求得开悟、得神通、得人天福报,甚至到阴间多块元宝,这...

素食能降低患白内障风险

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,肉食者有白内障的风险比素食者高,素食者罹患白内障的机率比...

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

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?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关系是很密切的。净土宗它强调...

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

要获得幸福人生,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。获得幸福的素质,可以归纳为五个字...

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

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,对此获得定解之后,不会认为闻思和实修没有关系。我...

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

禅人真遇,生长卢陵,弃妻子出家,乐远离行,志向名山,参访知识。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...

圣严法师《时时怀抱感恩的心》

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,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之后,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,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,否则很容易产...

如何把「无住」跟「生心」达到平衡

十回向位言回向者,具足三义:一、回事向理;二、回因向果;三、回自向他。以此三义,...

本焕老和尚北大演讲录

党素萍: 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聚会的因缘。我是皈依弟子,想给大家介绍我最尊敬的两位师父,一位是老和尚,一位...

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

在一次聚会上,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、明星谈笑风生,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。 艾顿向他的朋友、后来成...

一切修行人必读——印光大师悲心慈语

凡修行人,必须以念佛为正行,以持咒诵经,及作种种利益事,为助行。正助合行,则如顺...

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萨像,该怎么处理

问: 阿弥陀佛,师父您好,我们买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萨像,用完香,香盒怎么办呢? 恒传法师答: 阿弥陀佛,三宝是...

念佛经常出现瑞相,不一定很好

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。《观无量寿经》的出现,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,篡...

【大藏经】道地经

道地经一卷 天竺须赖拏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散种章第一 从明胜日出,像亦颜色行,德...

只转心,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

【原文】 宋 智印 智印。不清楚他的出身。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,平常修习极乐净土...
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法灭尽经

佛说法灭尽经...

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

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。经典当中有句话: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 何...

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

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,须具决烈之心。任彼诮谤,我总了无疑虑。若闻人诮谤,便生退心,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...

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

古今中外,千古不变的规律:打猎的时候,很容易发生错觉,把同伴当成猎物打死。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。 打野猪误杀...

自己不相信自己,怎么了生死

现在讲念佛的方便。念佛就是方便。我念阿弥陀佛,在这个世界障碍多,一时清净不了修不...

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

一、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,心就在哪里;身体在做什么,心就在做什么;手在做什么,脚在哪里,你的心就在哪里--身...

人以爱欲交错,故心不见道

「佛言:人怀爱欲,不见道者,譬如澄水,致手搅之,众人共临,无有睹其影者。人以爱欲...

专一礼阿弥陀佛,为专精一致

原文: 专一礼阿弥陀佛,为专精一致。且勿谓缘想一佛,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。须知阿...

本既无迷,悟亦不立

问:如何是修道? 师云:道不属修。若言修得,修成还坏,即同声闻;若言不修,即同凡...

知因达果

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,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,不论是什么场合,生小孩、亲友死亡、结婚、丧礼等,都要请志公禅师...

忙碌的猴子

天刚亮的时候,一个农夫用他那古老的犁,犁著一块田地。他干得非常卖力,额角上的汗水像大雨似的直冒。朋友们碰巧从...

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

初发心的菩萨,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,但是他还是业力凡夫,烦恼还没有断,无生法忍还...

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

佛灭度后,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。有一次,阿育王请示比丘们:过去佛住世时,有谁行大布施?比丘们...
重新加载文章  返回顶部